知识点总结

        本部分知识主要包含: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的比较、原子的电子式、简单阴阳离子的电子式、原子团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离子间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结构式的书写、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比较、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等知识。主要的知识点是:

    1、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化学键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电子的得失。

  2、原子的电子式: 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4、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

   5、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6、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7、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8、离子键的形成: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9、共价键的形成: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我们把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10、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

     11、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12、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看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或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否中心对称。


常见考法

        化学键是构成物质的主要作用力,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联系紧密。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些知识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考查也是常有,在本节的学习时一定要把握“结构——性质”。


误区提醒

      1、含有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含有共价键的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非极性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典型例题】

例析.现有如下各说法:

(1)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2)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3)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4)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可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5)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的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原子、Cl原子,而后H原子、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1)、(2)、(5)正确    B.都不正确

C.(4)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1)不正确

解析:

    注意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掌握化学键形成的实质。如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都形成离子化合物,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以含有离子键。水中存在分子内的H、O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也存在分子间的H、O原子相互作用,而化学键仅指分子内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故(1)叙述不正确;离子键不是存在于任何金属和非金属微粒间,只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才可形成离子键,故(2)叙述不正确;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但不单指吸引力,还有相互排斥力,故(3)叙述不正确;HCl分子中不存在离子,它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没有离子键,故(4)叙述不正确;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但HCl中存在的是共价键而非离子键,故(5)叙述不正确。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