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

  《考试大纲》对本部分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涉及此要求的共有六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论述类文章指的就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化学、政治学、语言学、美学、哲学、文学等学科的文章。 一般论述类文章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又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考试命题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

  六个考点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文意。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词在语言中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总要在句子中才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句子”,是就这些句子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言的。有的句子是点明文章中心的主旨句,有的句子是提请注意的关键句,有的句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句,有的句子是整合结构的过渡句。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重要信息”,一般指文中最能揭示文章本质意义,或最能显示文章内部的各种联系的内容。“筛选”,就是强调获取信息的过程,即准确感知负载信息的语言材料,并迅速挑选出与自己阅读目的相关的主要内容,排除与阅读相关性不大的内容。“整合”,就是将已筛选的信息,通过联想、想像、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完成对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意义的加工。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思路的具体展现。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把握文章的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内容要点的归纳和概述,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要点”,指文章的层次分布点,层次既指文章的主体层次,也指某一大层次中的几个小层次,甚至是某一小层次里的几个方面。“归纳”,就是对文章的要点或主题进行整理提炼,使之更为精练、简洁、富有条理地显现出来。“概括”,就是读者对在思维中归纳出来的要点进行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通过论点或分论点来表达,有的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这类题的命题角度:一是确认作者的观点,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二是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常见考法

  从近年来各类语文试题来看,论述类文章阅读设置题目大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根据试卷变短的要求,阅读题多是三四道。从题目情况看,命题人所遵循的命题思路一直是“解释语意--筛选信息--信息加工”。一般,论述类文章篇幅不会太长,内容也不会太深奥,主要立足于文化视角,又特别关注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极具时代色彩。从题型来看,保持了稳定性。


误区提醒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作答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勾画要点,运用指代,读懂原文。 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 “答案就在文章中”是解读科学文客观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第二步,审析题干,确定区间,辨别筛选  在对作品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整体认知所获得的印象,按题意要求,让试题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句迅捷回到原文的信息源中,扣紧文本,找到相应语段位置、相关语境,洞察幽微,辨识细节,追踪筛选。“定位对比”,相互印证。或求同,或求异,或求正,或求反,逐项审查排除题目设置的干扰项,从而找到符合题意的答案。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对照原文,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