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准确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等重要概念及相关物理量的判断和计算,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并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一)重力势能

1.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符号Ep;

2. 重力势能的表达式Ep=mgh,即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与高度的乘积;

3. 特性:

(1)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有关;其表达式EP=mgh中的h表示相对零势面的高度;

注意:a. 确定物体在某一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必须首先确定零势面的位置;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

b. 若物体处在参考平面的上方,其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多;

c. 物体处在参考平面的下方,其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这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

注意:不同的物理量“+”“-”的含义不同。

例:温度计,+1°C,0°C,-1°C表示比0摄氏度高或低;

    力的 +10N  -10N表示力的方向与正方向同向或反向。

(2)重力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重力势能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这个物体“系统”所共有的,而不是地球上的物体单独具有的(但通常简略地说成某物体的重力势能)

3.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物体在多过程中运动时,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思路:

(1)确定对象,分析物体的各个运动过程;

(2)分析每一个过程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列出各个力在各过程中做功的表达式;

(3)对每一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或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

4.动能定理在系统中的应用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也适用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

(3)如果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不同运动性质的阶段(如加速、减速阶段),可以分段应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一般对全程列式更简单。

(4)因为动能定理中功和动能均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在中学物理中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5)动能定理建立的是外力做的总功和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一个双向关系:既可以由总功求物体动能的变化,又可以由动能的变化求总功。它是求解变力做功的有效方法。

(6)动能定理通常适用于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系统。如果涉及系统,因为要考虑内力做的功,所以要十分慎重。在中学阶段可以先分别对系统内每一个物体应用动能定理,然后再联立求解。


常见考法

      这部分知识难度中等、在平时的练习中、阶段性考试中会单独出现,出题形式有选择、计算等,在高考中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也可能在计算题中作为一个考点出现,所以分析物体的受力以及判断这些力各自做了多少功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受力分析是关键。


误区提醒

1.动能定理表达式中出现的位移、速度一般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

2.在列动能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合外力做功,不要漏掉力或者漏掉功。

3.功和动能都是标量,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一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4.一定要明确动能定理所对应的物理过程,再寻找初、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