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术师范学院(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福建省会福州南翼的全国著名侨乡、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市福清市,现有五马山校区和石竹山校区,校园占地近1200亩。
学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创设于1977年,前身为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002年,学校二十五周年校庆之际,时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门给学校发来贺信,勉励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加快推进福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学校于2002年开始本科办学,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为公办本科高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赋予职教师资培养使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培育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高校和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培养毕业生8万多名。
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42个本科专业,2个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学科,6个培育建设硕士学位点,全日制在校生超12000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元洪食品产业学院、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网易-数字媒体创意现代产业学院入选省级产业学院。学校学科涵盖文、理、工、教、经、法、管、艺等8个门类,逐步形成了以食品等优势学科为牵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专业为基础,带动材料、海洋、经贸、传播等相关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食品+”学科发展格局,包装工程专业入选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包装工程专业排名(应用型)榜单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第一名。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30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40%,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全国“四个一批人才”以及福建省A类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
学校发挥地处闽东南制造高地的区位优势,对接福建省“四大经济”、国家级开发区和千亿产业集群,不断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设有印尼研究院、黄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院、华侨华人与融通中外文化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机构。建有食品软塑包装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20多个省市科研创新平台,获批中国侨乡(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研究中心。2021年以来,先后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0余项;获教育部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9项;103件咨政报告获国家部级及以上采纳。承担政府企事业委托项目700余项,在“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高频振动防治、新能源汽车天窗玻璃关键功能性涂层开发、化工新材料生产工艺创新、塑胶管道关键性能提升、海洋养殖提质增效、海洋食品加工新方法新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量级的成果,“车载人工智能团队”“海洋食品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入选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学校肩负起福建省职教师资培养的重大使命,成立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成员超过138家,基本覆盖全省中职学校。与省内各地市合作共建中职附属校10所、中职基地校21所。省教育厅在学校设立福建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统筹开展全省职教师资培训、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设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福建省中职德育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平台,牵头开展三全育人、中本贯通、高职招考等一系列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发布福建省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学校全面服务福建省教育改革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刊载,成为助力福建省职业院校发展和名师、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队伍成长的摇篮。
学校是中印尼两国元首共同推进的“两国双园”中国园区唯一一所高校。学校充分发挥侨缘优势,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不断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先后与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尼、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46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学校已招收来自印尼、越南、老挝、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学生。设立全省首个印度尼西亚语本科专业,与印尼高校共建的福建省—印尼海洋食品联合研发中心入选福建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学校以“语言+技术”为载体,成为福建对印尼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全面服务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的做法与成效,被《光明日报》专题报道。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办学的重要嘱托,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明德笃行 弘毅求真”校训,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上闯新路,在扩大高水平开放办学上勇争先,在产城融合发展上作示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勇作为,在引领福建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久为功,向区域一流多学科、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勇前进!
(以上数据截至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