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圈 > 知识社区>新高考资讯 > 关于“征集志愿”,这些情况你必须了解!

关于“征集志愿”,这些情况你必须了解!

 更新时间:2025-01-15 09:17:05 围观:1631 收藏

根据历年的实际录取情况为参考,在每个批次(段)完成第一轮投档之后,基本都会有部分院校出现一定的缺额计划。此时,就意味着那些还未被高校录取的考生拥有了参与志愿征集的机会,倘若足够幸运,甚至可能通过降分补录,“捡漏”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因此,关于“征集志愿”的过程,每个考生都应该关注和重视,这些信息,是你必须要了解的:


什么是征集志愿?

在高招每轮投档结束后,一般都会出现部分考生过线却未被录取,还有部分高校未完成该批次招生计划的情况。于是,各省市区的招考机构就会向社会公开高校招生的缺额计划,并组织该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照缺额计划再次填报本批次院校,这就是征集志愿。


当第一轮投档出现生源不足、超额退档或追加招生计划等情况时,一些高校便会启动征集志愿。征集志愿的投档原则与集中填报志愿时相同,若生源不足,还存在降分投档的可能。


征集志愿是给所有过线未录取的考生又一次重新填报志愿的机会,同时也使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得以顺利完成。而对于不少处在本批次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考生来说,利用好征集志愿填报的机会,甚至可以“冲”上一所相对高层次的院校,实现逆袭。

关于征集志愿的误区

1、进行志愿征集的高校质量都很差

这是在考生和家长心中对于进行志愿征集院校最容易产生的偏见,认为某一院校或某一专业连招生都招不满,肯定教学质量特别差。但实际上在前文也提到了,院校招生未满进行志愿征集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知名度低,可能是由于出现了超额退档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相应招生录取政策的改变,和其教学质量、实力等并无直接关系,相反,有一些211、双一流级别的院校每年都会出现在志愿征集的名单上。


2、征集志愿的计划数少,报考难度大

一般参与征集志愿的专业,招录人数普遍较少,多半都只有10人左右,这就会让有些考生误认为征集志愿的竞争压力会很大,因而不敢报考。但实际上这些招生未满的专业大多都相对“冷门”,要么学费偏贵,要么录取限制多,要么不为人熟知,报考这些专业的竞争压力反而较小。


3、参加征集志愿填报会影响下一批次的录取

有不少家长都担心填报征集志愿会影响下一批次的录取,但实际上高招录取是按批次进行的,各批次互不影响,也就是说上一批录取不结束,下一批录取不开始。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征集志愿中未被录取,不影响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录取。


填报征集志愿需注意的事项

1、密切关注相关信息,及时完成填报

一般情况下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都较短,填报窗口仅有1-2天,因此要密切关注所在地教育考试院官网发布的信息,获取具体填报时间和剩余院校计划情况。


2、不能仅参考高校正常录取阶段的录取分数

正常投档录取时报考考生的成绩构成与参加征集志愿阶段考生的成绩构成差异比较大,因为参加征集志愿的群体中可能存在高分落榜生,还有不服从调剂被退档的,以及低分未投档的,所以无法以正常的录取投档分作参考。而且如若有高分考生进入征集志愿,还会使整体分数线“不降反升”。


3、梯度填写志愿,不盲目冲高

由于征集志愿存在分数线的不确定性,在填报时更要以稳妥为先,梯次安排志愿,可以冲高但不要盲目,同时最后一定选一所分数较低的保底院校,确保有学可上。另外由于报考采用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所以可以把想去的学校和想读的专业写在最前面,力求得到最满意的结果。


4、“冷热搭配”,服从调剂

慎重研究每个参与志愿征集的院校的招生章程,尤其是和自身分数较为接近的,同时注意对比一下高校招录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专业选择上则最好做到冷门与热门相结合,提高录取机会,而且尽量能够服从调剂,不对报考专业做特定要求,降低再次落榜的风险。



关注高考圈微信(vtstudy),与高考圈互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高考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圈”,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