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换绑成功
更新时间:2022-12-14 17:18:42 围观:2759 收藏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办学规模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B- |
2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C |
3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A+ |
4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5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6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 |
7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1301 | 艺术学理论 | A- |
8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1302 | 音乐与舞蹈学 | B |
9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1303 | 戏剧与影视学 | A+ |
10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1304 | 美术学 | B |
11 | 10033 | 中国传媒大学 | 1305 | 设计学 | B+ |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培养方式(强化通识教育 实施复合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致力于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通识教育。学校依托通识教育中心不断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通识教育文化建设。形成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拓展课程在内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持续推进艺术体验美育特色课程建设;汇聚校内外优秀教师开展经典研习会、“传者”大讲堂,持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经典研读类和讲座类活动。
(2)实践教学。学校依托实践教育中心、融媒体中心探索“以人为中心、以作品为导向”的实践育人体系。目前,学校建设有16个院级实践教学中心、188个本科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规划设计一批校内跨专业、跨学院、跨学科的联合实践教学项目,打破专业、学院、学科壁垒,整合学生专业知识,促进技术应用、人文素养、艺术创作与实践技能的融通。
(3)辅修制度。学校实行主辅修制度,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择与主修专业归属不同专业大类的辅修专业。学生按照培养方案修读并达到相应的要求后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士学位。
(4)微专业。学校设立微专业。开设聚焦于某一特定专业方向或职业技能的课程组,学生修读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可获得微专业证书。
2023年艺术类招生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共有29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含招考方向)招生,其中播音主持艺术(中西双语播音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2个专业首次招生。招生计划共1011人,较2022年增加116人。所有专业(含招考方向)面向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及华侨招生,不编制分省招生计划,不限制选考科目。
学校坚持“系统治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面向未来进行专业布局,持续深化“四个一批”专业建设,建设打造高水平本科专业体系。在2023年招生的29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含招考方向)中,24个专业(含招考方向)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含招考方向)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含招考方向)为学校重点建设的新获批专业。
首次招生专业(含招考方向):
播音主持艺术(中西双语播音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西班牙语语言功底和广博的中西文化知识,熟悉西语国家国情及媒体环境,具有融媒体采、编、播、制能力的中西双语播音主持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领先审美判断、系统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的国际化创新应用型设计专业人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高考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圈”,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手机号换绑成功
手机号换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