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换绑成功
更新时间:2024-12-31 15:39:21 围观:1313 收藏
在如今的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专业优先”原则似乎越来越受到考生及家长的青睐,能够读上一个自己喜欢、毕业难度不大同时还相对好就业的专业绝对是最理想的结果,远比所谓名校的招牌更有吸引力。
而在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开设的约816个本科专业中,有这几个专业属于典型的“易学杂但不易学精”类型,在大学期间课程很多,会涉及不同专业的知识,看似学的内容广泛,其实每个学科方向多半只掌握了皮毛。
等到毕业之后,往好了说,这些专业出身的学生未来往往可以成为“职场万金油”,但要往糟了说,也很可能成为没有过硬学术技能的“四不像”。那么倘若真的被这些专业录取,大学四年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
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方向其实是兼具“广”和“精”的,但由于本科阶段的课程时间有限,往往只能注重“广”而忽视“精”,有志深入研究的学生,要么选择修双学位(如经济学+数学),要么选择读研申博,延长学业年限,每日与表格、数据、数字模型为伴,学习过程略显乏味枯燥。
该专业更侧重培养研究型的学者,所以很适合考公及考研。本科毕业或许有一定就业困难,但随着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认证,积累些业内经验和人脉后,就业层次便会显著提高,可前往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等岗位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营销等工作。
新闻学
长久以来高校学术界中一直就存在“新闻有学还是无学”的争论,相比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方向,新闻学的确长期缺少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想成为好记者,必须先成为杂家。同时由于“学的好理论未必做的好新闻,做的好新闻未必非要学新闻”,因此也造成新闻学在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之间被严重割裂了。
虽然学科杂糅又有割裂感,但这也为新闻学带来了相对宽广的就业面,研究生一般可进入高校与科研咨询机构从事市场调研、政策制定、教材编纂等工作,或去往大型电视台担任编导、总监等职务,本科生毕业可从事记者、新媒体编辑、出版社编辑以及任何跟文案、企宣、传播相关的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所以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有同学曾吐槽过,本专业自身课程难度很大,还得兼顾学习计算机、电子通讯、机械等其他专业的知识,想深入掌握某一领域,只能靠自己多钻研,否则就都是泛泛涉猎,难以精通。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专业特点,电子信息工程毕业生在家电产品、网络通讯、互联网商务、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等众多行业都有谋生的机会,可以做软件工程师、各类系统开发的项目主管、电信运营商业务经理、通讯设备运维专员,重点涉及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集成电路、电信制造、智能设备、新能源等产业。
工商管理
表面上看,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市场分析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端商务人才,专业门槛相对较高。但真正进入工商领域才发现,单纯的商业类课程只占很小一部分,大多数时间都还要学习物流、贸易、会计、审计、人力资源等其他方向的知识内容。
看似学的东西都不精通,但好在范围广,毕业后可尝试进入各类行政单位、科研院所、工商企业从事培训、教育、管理、咨询等工作,包括政府机关或行业机构的产业分析和政策研究部门,以及一般企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数据采集分析、项目开发、工程实施等部门。
国际经济与贸易
顾名思义,这个专业就是要既学国际、又学经济、还学贸易,所以英语、数学、会计、金融、物流、商务等多种课程混杂在一起,每个知识方向均只能做到浅尝辄止,很难于某一领域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毕业后多半可以选择进入各级经贸机构、商业公司、外企、合资企业、外管局等单位从事进出口、外贸服务、营销策划、国际市场研究相关工作,当然这一专业也比较适合继续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
公共事业管理
又是一个学科覆盖范围很广的专业,原本旨在培养能从事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工等社会活动和公共事业的高级人才,但实际上既要学经济,又要学汉语言文学,还要学保险,更要学管理,虽然学的方面很多,但都不精通,欠缺专业针对性。
公管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前往党政机关、各类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基金会、社会保障部门、学校等单位从事日常行政、运营、培训、管理相关工作。
自动化
通俗来讲,自动化专业的所学内容就是如何让各种机器实现自动运转,以此代替人工作业,小到电梯、空调,大到火车、飞机,甚至是航母、火箭,都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持。该专业所学的知识内容非常多,每学期课程都会排的很满,堆积如山的课业资料往往令学生黯然神伤。
不过在毕业后,自动化相关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宽广的,可以从事各种信号控制、研发试验、数据处理、数字化应用、工程设计、计算机等相关工作,包括各类研究所、市政管委、科技公司、工厂车间、铁路民航、海关码头、金融税务、工商外贸、通信系统等机构均对掌握自动化技术的优秀人才青睐有加。
综上所述,每个专业实际上都有自己的专业特点,这种“杂糅式”专业或许很难在某一特定领域实现强化培养,但更多的涉猎跨专业知识,也可以使未来的就业方向变得更为灵活多变。其次,杂与不杂,在于院校的课程设置,但精与不精,却取决于自身对知识的领悟水平以及本科四年整体的学业规划安排。
首先要明确兴趣、喜好及学科优势,在众多跨专业知识中找到一个自己最擅长的方向进行针对性重点学习和钻研,提升自身技能,争取实现“一专多长”的个人专业发展体系。然后就是多和同院系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大家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工作内容、职位前途等情况,提前有所准备。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每年各大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会有所调整,没有永远吃香的专业,也没有永远踩坑的专业,就算真的进入了这些“杂糅型”专业学习,也不代表一定会面临就业困难。其实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专业出身对面试官而言只提供一个背景参考,真正核心竞争力,仍是你个人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与思维方式等因素。只要找准定位、早做规划、积累经验、努力进阶,同样能脱颖而出,成为令用工单位感兴趣的优质人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高考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圈”,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手机号换绑成功
手机号换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