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圈 > 知识社区>院校资讯 > 国内高校天文学系盘点

国内高校天文学系盘点

 更新时间:2019-04-01 11:02:12 围观:1083 收藏

国内专门设有天文学系的高等院校并不多,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读博士、青年天文科普作家刘博洋介绍道,这份名单目前包括:

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厦门大学天文学系、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空间科学与天文系、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和贵州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

此外,武汉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设立了天体物理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天体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建有天文台。

在目前开设天文学系的高校中,要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文系最为老牌。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天文系在1952院系调整中由中山大学天文系和齐鲁大学天算系合并而成,2011年成立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学院拥有天体物理和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于1960年成立,目前拥有“引力波与宇宙学实验室”、“现代天文学实验室”和“天文教育综合实验室”,与国家天文台共建的“兴隆天文学实践基地”,以及与云南天文台共建的“天文教育实践基地”。北师大天文系有6个学科方向:引力波和星系宇宙学;太阳、恒星和星际介质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天文光电技术和应用天文学;天文教育与普及。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于1960年在地球物理系下设天文专业。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后,天文学系即隶属于物理学院。北京大学的天文学系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和天文技术及应用两方面,集中在:宇宙学与星系物理,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天体物理,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粒子天体物理,天体技术及应用五大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文学科发展始于1972年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研究组,197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科大成立的所级研究单位,1983年更名为天体物理中心。1998年学校在天体物理中心和基础物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8年改名为天文学系。2015年通过“科教融合”,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科现有星系宇宙学、射电天文、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暗物质与空间天文、行星科学等5个中国科学院院重点实验室。学科方向包括星系宇宙学、射电天文学、太阳和日球物理、高能天体物理、行星和行星系统、应用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和空间技术与方法。 

在教育部最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文学共有6所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参评。南京大学和中科大被评为“A+”,北京大学为“B-”,上海交通大学获得“C+”,北京师范大学获得“C-”。


关注高考圈微信(vtstudy),与高考圈互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高考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圈”,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