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圈 > 知识社区>填报技巧 > 清华北大等百余所高校都按大类招生,有哪些优缺点

清华北大等百余所高校都按大类招生,有哪些优缺点

 更新时间:2018-10-13 19:04:14 围观:852 收藏

近年来,“按类招生、按类培养”的模式越来越火热,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行列。在100多所“211工程”院校中,已有一半多的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可见大类招生渐成趋势。

大类招生越来越火,未来必将有更多高校推行大类招生,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对大类招生并不了解。对于大类招生,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

大类招生即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等进行专业分流。

为了理解大类招生,我们要先了解学科分类,了解专业体系。

我国的学科目录一共有3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的一级学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类”,二级学科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

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这13大门类。但是2012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未设军事学,所以大学本科只有除军事学外的12大学科门类,下设92个专业类,共506种专业。需要注意的是,这506种专业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每一个学科门类下面有若干个一级学科,每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又有若干个二级学科。学科门类用两位码表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

大类招生优点

1.减少盲目性

高中生对专业了解较少,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太清楚某个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发展或就业前景如何,一旦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并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学的几年会过得很痛苦,毕业后的升学就业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大类招生延迟了你选择专业的时间,在学校先学习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在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深入理解各专业,一至两年后再进行专业选择,这时候的选择就比较理性了。所以大类招生减少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同时也极大地避免了“一选定终身”的现象。

2. 增加录取机会

采用大类招生后,考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选择的是大类而不是专业,一个大类往往涵盖多个多个专业,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也为考生的专业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按大类填报志愿,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消失,专业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录取的概率。对于压线填报志愿的考生来说,降低了因几分的差距而和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的风险。

3. 激发学生兴趣

大类招生政策给考生一个机会先进大类,再通过自己的努力选择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专业。学生们在学习1~2年的时间后再根据成绩和表现选择专业,为了让自己上喜爱的专业必须要努力学习,这样就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4、平衡冷热专业

大类招生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能够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经常造成的“冷、热”专业分化严重现象,也相应地引起高校冷热专业教学资源投入的不平衡,这种恶性循环使冷热分化日益严重。大类招生在招生过程中不分专业,而一个大类中通常包含着“冷、热”专业,这就无疑相对提高了“冷门”专业学生的质量,淡化了因过分强调专业而造成的种种矛盾。

5、培养高素质人才

大类招生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按照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就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尤其在低年级打基础阶段,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班级,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确定目标,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数学、外语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

大类招生弊端

1、专业分流时,可能难以选到目标专业

大类招生暂时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但未来还是要面临如何选专业。按大类招生进入学校后,经过1~2年的学习,将进行大类分流(分专业)培养。大多高校的做法都是按照入学后的1~2年的学习成绩(学分绩点)排名,设定一定比例进行分流。这样做的结果是,成绩排名靠前的“优秀学生”聚集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有些学生可能是为了某个专业才选择大类专业,可在选专业时,受成绩排名等影响,难以选到目标专业;有些学生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成绩原因,也无法选到自己的目标专业。

2、加剧“热门”与“冷门”专业间的结构性矛盾

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在按学科大类招生后进行专业分流时,几乎所有学生都热衷于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审计学等少数优势专业,而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资源与设施等都与“蜂拥而至”的学生不相匹配,教学质量难免“偷工减料”。难怪有些财经类高校的热门院系本科生人数多达五六千人之多,而一些冷门院系则“门庭冷落”,如此景象也让一些高校“受不了了,不得不紧急刹车。

3、存在暗箱操作风险

按大类招生以后,很多大学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都会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广东某高校的招生就业处处长介绍说,“一些学生家长能量很大,他们的孩子入学后学习不算努力、‘成绩’却很优秀,就是为了能够转入理想的专业”,正因为此,这位处长从当初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最早支持者”变成现在“最大的反对者。



关注高考圈微信(vtstudy),与高考圈互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来源:高考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高考圈”,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